2025年春节之前,发生了一件引人瞩目的事情:京东集团出手控股“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新的捷信消金,股权结构将是这样的: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持股50%;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持股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1%;天津银行持股10%;捷信消金曾经母公司捷信集团仅保留2%股权。

其中,晶东贸易与网银在线皆出自京东集团旗下,持股比例加在一起为65%。

————

“最强消金”大撤退

捷信消金背后的母公司PPF集团(Praha Partners Fund),其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为捷克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或称“最大投资集团”,其投资业务范围涵盖金融、医疗、制造、零售与科技等。 **捷信经历过自己的扩张阶段——**2005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市场,2007年进入中国,2009年进入越南,2012年进入印度,2013年进入印尼和菲律宾。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金融试点工作启动,捷信消费金融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全外资持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2018年末,捷信消金资产总额990.75亿元,营收超过182亿元,为当年唯一一家营收百亿元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呈现“最强消金”姿态。

不过,从捷信消金的财务及总资产变化可知,在2020年后,捷信消金财务数据全面逆转,掉头向下。 捷信消金财务表现2016~2023年份营业收入(亿元)  归母净利润(亿元)201663.93
9.32017
132.55 10.222018
185.16 13.962019
173.2211.402020112.321.36202179.7
2022
30.45
0.3420236.54
-31.99

捷信消金总资产变化表**(据万得数据)**年份总资产(亿元)同比变化(%)201422.04
2015
156.35518.562016
470.29199.842017878.8886.882018
990.7512.732019
1045.365.512020652.07-37.62

与业绩飞流直下同时,捷信消金剥离不良资产的规模令人咋舌。

综合公开信息可知,这些年,捷信消金不良资产出售已达千亿元规模—— 2017年至2020年,捷信消金核销不良贷款分别为:49亿元、109亿元、119.9亿元和112.85亿元。4年共核销390.76亿元。2021年,捷信消金转让了108亿元资产包。2022年底,捷信消金拟出售本息合计169.76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该资产包在2023年8月10日被挂拍,最终在2023年8月24日以7.38亿元的价格成交,成交价格为本息的0.043倍。2023年5月29日,捷信消金宣布了一个规模高达260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最终以19.6亿元价格被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接手。2023年3季度,捷信消金处置了144万笔借款,涉及人数超126万人,累计转让不良资产超过198亿元,其中包含170亿元的不良资产包。2024年上半年,捷信消金以0.75折的价格甩卖了规模达2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处置规模纪录。2024年11月1日,捷信消金计划以1655万元转让7.7亿元的不良贷款资产包。2025年1月3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近7亿元个人贷款不良资产。

————**
**

教训与机会

2022年开始,捷信从俄罗斯撤离,资产在当地出售。之后,捷信又先后出售了在菲律宾、印尼、越南、印度的业务。

在此背景下,中国上演的捷信消金易主,更像是捷信整体收缩的一部分。

按照PPF集团的说法,捷信还是要专注于西方市场。而从捷信消金在中国的退潮表现可见,其经营方式遇到了挑战。

疫情,是导致捷信消金发生问题的直接诱因。可是,捷信消金的崩溃幅度,也显示了其模式存在致命弱点。

PPF集团的企业战略,官方是这么说的——捷信所瞄准的是“在其他人忽视或认为太冒险的领域”。这一策略覆盖金融、医疗、制造、零售与科技等门类。

而就捷信消金来说,“其他人忽视或认为太冒险的领域”,指的是捷信消金重点面向信用记录很少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向这一人群放贷,捷信消金获取的利率和手续费会更高,但是,风险也会更高。

在市场繁荣阶段,捷信消金的收益会体现更明显,但一旦市场下行,捷信消金的客户人群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随之而来,会发生各种连锁反应。

早在2013年,捷信消金就被央视曝光,曾向大学生发放年费率超过50%的贷款,并涉嫌暴力催收。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统计,针对捷信消金的投诉记录已经超过8.5万条,其中大部分投诉都涉及高额利息以及不当催收等问题。

高额利息与不当催收背后,埋藏的都是发生问题的不良资产。也就是说,捷信消金的资产状况恶化了。风控失控反噬着捷信消金。

与此同时,中国消金市场也在不断扩容。截至2025年,市场上已有31张消费金融牌照,捷信消金在市场中,面临着各种对手更加激烈的竞争。

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3月,捷信集团创始人凯尔纳在一次空难事故中意外身亡。危机中的企业,失去了最有力的引领者。捷信面临方向性迷茫。

既然捷信消金资产状况不容乐观,京东接手,真的会更好吗?

实际上,捷信消金有它优势的一面,即探索以数字化手段来进行贷款管理与风控。只不过这一部分被不良资产的狂抛淹没了。而数字化与智能化是未来消费金融竞争的核心所在。因此,京东拿下捷信消金,并不只是拿到一块牌照。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即为消费金融的创新与新的生态圈建设。它是电商、物流、社区等形态的智能化融合。这是捷信消金较短,而京东较长的部分。新的生态圈建设,将是新捷信依托京东进行深度拓展,打开更大市场空间那一部分。

因此,京东接手捷信消金不是一次简单的被动接盘,而是以业态融合构建了未来消金转型的新起点。 值班编委:马琳
编辑:韩涧明审读:戴士潮


author-gravatar

Author: Emma

An experienced news writer, focusing on in-depth reporting and analysi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warfare. With over 20 years of rich experience in news reporting and editing, he has set foot in various global hotspots and witnessed many major events firsthand. His works have been widely acclaimed and have won numerous awards.

This post has 5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